3D打印技术给你不一样的中国制造

   2017-05-22 中国印刷包装网3110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国内外企业、智库纷纷对此进行关注和研究。他们通过比较“中国制造2025”、美国“再工业化构想”、日本

   “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国内外企业、智库纷纷对此进行关注和研究。他们通过比较“中国制造2025”、美国“再工业化构想”、日本“工业智能化”和德国“工业4.0”之后认为,全球先进制造业正在聚焦3D打印、大数据、机器人等前沿热点,中国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需要紧密跟踪借鉴全球制造业前沿热点和发展路径,引导企业适时适度完善和调整发展重点,使“中国制造2025”在全球同类规划中具有竞争力和主动性。
           3D打印应用到细分产业   

  先进制造技术使得新设计新材料得以应用。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总经理魏斌评价3D打印技术称。最近,欧洲和美国等的制造业联盟机构对发展3D打印细分行业进行了较为明确指向,他们把3D打印技术的市场需求主要定位在医疗和飞机关键小部件的制造上。根据中国工程院有关报告指出,3D技术将对智能生产、智能加工和智能设备带来推动作用。我国3D打印技术应该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可穿戴器件、个性化手术导板以及一些医疗模型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3D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尽管最近几年才走入公众视野并引发普遍关注,但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3D打印技术,很早就在医疗行业崭露头角。

            

 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远程化是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四大方向,其中,数字技术是主要支撑,3D打印技术是重要内容。目前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有三大领域——打模型、助力精准手术、量体个性化种植,接下来的研发方向是软组织系统和组织工程支架的3D打印,同时也对模型的物理性能提出更高需求,如能否打印血管肌肉等。据了解,3D打印技术本质上并不是印刷技术,而是一种制造技术,业内也称其为“增材制造”,与传统制造业通过加工原料最终成型不同,是“无中生有”的制作过程,不仅不受原料几何形状的约束,还几乎不产生废料,能有效节约成本。

 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很多传统工艺 解决不了的问题。飞机发动机叶片前面的防鸟撞零件形状复杂,加工起来很有难度,但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一次成型”,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而且使产品具有机械特质以满足功能需求。更适合“制造和销售高利润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革命化的体验”,它发展的出路不在于与传统制造业一较高下,而是通过其高度的加工制造柔性与广泛的材料适用性来与传统制造业优势进行互补,以其“精、准、快”的制造特点,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3D打印技术正成为一场世界性的科技角逐,既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明了一条路径,也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指出一个方向。
        大数据+云计算:嵌入生产全过程   

  美国的“再工业化构想”、日本的“工业智能化”和德国的“工业4.0”都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到制造业的生产和服务全过程,其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已被广泛关注。“多数制造企业所理解的竞争,主要着眼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只是看得见的竞争,更聪明的企业已经在努力避免问题上下功夫,这就是看不见的竞争,未来的竞争主要是这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说,互联网时代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大数据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  

 大数据是指所涉资料数量巨大,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使其成为能够帮助企业经营决策、达成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又称巨量资料。李杰说,信息时代制造业的大数据来源,就是6C:连接(传感器和网络)、云(任何时间及需求的数据)、虚拟网络(模式与记忆)、内容(相关性和含义)、社群(分享和交际)与客制化(个性化服务与价值)。

“大数据技术的最大价值,就是利用上述大数据找出隐性的、还没有发生的问题,然后避免问题发生。”李杰说。据介绍,为防止出现尿布渗漏等质量问题,宝洁公司过去要用相机逐一筛查,找到问题后必须停机,挑出不合格尿布,再重新开机生产。如何让生产线不停机也可以挑出不合格产品?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宝洁公司改变以前发现问题再处理的传统方式,而是通过实时监控尿布生产情况,预先发现不健康状态,并将处于这一状态下的尿布统统去除,保证了生产线连续工作,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宝洁节省4.5亿美元生产成本。

 中国有最大的应用市场,有很多数据,高铁数据,机床数据,生产线数据,这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的典型产物,它使零碎数据可以变成相关数据,使衰败数据可以变成鲜活数据,通过云计算,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而云计算使得大数据有了生存空间和价值,有了“从智能走向智慧”的可能性。专家表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非常重要,驱动这个融合过程的是两个引擎——纵向上的云计算性能的提高和横向上的产业发展空间的开放。IBM软件集团智慧城市事业部首席架构师朱华宇认为,制造过程中的洞察力有赖于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有效预测,而产品优化上的洞察力则还要依靠客户的反馈,所以,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制造业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结合,具体到一个企业上,就是促进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通过互联网技术消除不对称的商业模式,并且培养制造过程中的洞察力和产品优化上的洞察力。上升到整个制造业层面,大数据与云计算可以为产业带来更高的效益、生产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以及新的创新平台,促进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最终朝着智能制造和云制造方向跨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0903213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