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要学会在规则的框架下生存

   2008-02-26 中国标识网14330
核心提示:    成本优势历来是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所在,尽管它看起来越来越像是贬义词。中国制造的突出贡献首先在于最大程度上

    成本优势历来是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所在,尽管它看起来越来越像是贬义词。中国制造的突出贡献首先在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需求。公众希望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和服务。不过,消费是一回事,贸易规则又是另一回事。

  在去年开始的中美打印耗材贸易战("耗材337案")中,中国企业又毫无悬念地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已经没有什么新意:按美方裁决,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构成了专利侵权。

  今年10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判定珠海纳思达公司等24家公司所出售的墨盒产品因侵犯了爱普生专利。

  "337案"并没有波及所有的中国通用耗材企业。比如国内通用耗材领头企业天威。专利储备帮助天威躲过了此劫。专利研发一部分是靠自己的创新意识,一部分是靠技术,其实都是中国人的强项。而对专利法则的运用是填补了我们的弱项,让我们知道如何透过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发明。从1999年开始研发86T喷墨墨盒开始,我们就致力于拓展自己的专利疆域。目前,天威已拥有700多个在中国注册的专利及多个在国外注册的专利,在明年年底前,专利申请将达到1000项。对今天中国企业来说,即使没有领先的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建立一个专利防御体系也还是切实可行的。

  在很多时候,专利仅仅是一种竞争手段而非技术价值本身。专利的核心含义是专属利益,它是通过市场份额和利润来实现的。因此,垄断利润会驱使领先企业在专利方面跑马圈地,遏制对手。在打印耗材市场上,爱普生早已将墨盒芯片的功能、安放位置等都申请了专利。事实上,如果芯片没有这种功能、不安装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根本就无法工作。仅靠一个专利官司,爱普生就夺回了相当份额的美国市场。

  对游戏规则的生疏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缺陷,这是一个文化问题。中国人处理经济纠纷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大有不同的,中国人不喜欢打官司,但美国人就总喜欢借助法律途径。"所以我们甚至要鼓励中国企业多打官司,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道理很简单,连‘打架’都不会,怎么出去与高人对峙?"因为这个缺陷,本土企业在贸易战中一直维持着极高败诉率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制造的很多产业,往往都是从无到有,要在技术上保证绝对的原创也是很困难的,中国企业更多地着眼于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既然专利是一种竞争手段,甚至是一种贸易工具,那么中国企业在提高意识、技术创新以及建立专利战略体系方面就显得十分必要了。337是美国为保护本国企业避免因外国公司在美国境内利用不公平的手法竞争而遭受损失的一个快速解决通道,专利只是其保护内容之一。我们国家也应该设立类似的机制去保护中国的公司避免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利用不公平的手法竞争而招致的损失。如果说知识产权意识与创新意识都属于理念的更新,那么建立专利战略体系则是实战性演习。

  当然,高水准的技术是实施这一战略的起点。解决之道首先在于投入,一些国际巨头在研发上的投入往往能达到纯收入的10%,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投入少之又少。长远来看,只有技术上的原创能力才能真正保障企业的市场安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0903213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