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印刷?
就字面意义而言,着有痕迹谓之“印”,涂擦谓之“刷”。用刷涂擦而使有痕迹着於其他物体,谓之“印刷”。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
就科学观点而言,凡在物体上(狭义的仅就纸张而言)着有痕迹,而该痕迹(经多量复制)能对光的照射发生反射或吸收作用,透过人眼,使人的视觉神经辨识出该痕迹的形状与色调,谓之印刷。
就文化观点而言,印刷是表达及流传人类思想的一种方法。中国古代印刷,系以毛刷醮墨涂布于印版之上,覆纸于版面,再用另一干毛刷在纸背轻刷之,则版上凸起的反向文字印墨,即在纸上印为正向文字墨印,因一刷即得一印,故称印刷。
就工业生产而言,印刷乃是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将图像或文字原稿制为印版,在版上涂以色料印墨,经加压将色料印墨转移于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而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工业工程。
由此可见,“印刷”二字原本所指的范围相当广泛。但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出现了很多的分支。而许多长期接触某一印刷分支的人们,逐渐地将“印刷”二字的含义给缩小了。不过现在又出现了“大”印刷观的概念。可究竟什么是大印刷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文输出方式,如:喷绘、数码冲印、复印等。它们算不算印刷?笔者认为,从广义的印刷概念去理解,它们也应当属于印刷的范畴。喷绘,也有人称之为喷墨印刷;复印,也有人称之为静电印刷。喷绘、数码冲印、复印现在已经成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图文输出方式,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树立起“大”的印刷观。
柯达原本以影像业为主,与印刷业联系不大。但是现在,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柯达已经转型成为集数码冲印、写真喷绘、数码印刷、印前方案供应商于一身的大型集团。柯达图文影像集团自2005年6月完成对克里奥的并购后,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图文影像新时代。并购的成功标志着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影像业向数码图文影像输出业的过渡。柯达集团的转型,向我们充分说明了树立“大”印刷观的现实性、紧迫性。
在本刊发行的17,000份杂志中,有近5,000份发到了终端客户(印艺业外知名企业)的手中,近2,000份发到了广告、传播公司的手中(具体数字详见目录页“发行参数”)。大量的终端客户要求我们印刷人能够提供全面的、一条龙式的服务。市场在呼唤着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家大公司的印务主管或是印企负责人,虽然不需要对印前、印刷、印后的知识了解得都很深,但一定要有很宽的知识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必须树立起“大”印刷观,作一个“大”印刷人。
我的“大”印刷观
下面我就从终端客户的需求出发,结合自己过去的实践经验,来谈谈我自己的“大”印刷观。由于篇幅有限,所以只能蜻蜓点水地泛泛一谈。
一、多种输出方式
印刷方式有多种,应该根据最终印品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工艺。比如:一般大批量的纸张印刷选择胶印。若印量较少,只有一二百份,则可以考虑使用数码印刷的方式,便宜快捷。对于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印数不太大的,也可以考虑彩色复印的方式。数码印刷适合做短版印刷、个性化印刷、可变数据印刷、按需出版印刷等。但是数码印刷的幅画一般都不大,多数是大八开出血。若幅面超出数码印刷机的最大幅面,且数量很少,可以使用印刷打样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喷绘的方法。但喷绘只能做单面,而印刷打样则可以实现双面套打。另外,印刷打样的精度要高于喷绘的精度。若用纸较薄(低于128克)且印数大(超过两万份),则用胶印轮转机比较划算。比如发行量很大的杂志,就适合采用轮转机来进行印刷。烟包的用纸较厚、印数很大且要求质量很高,通常采用凹印的方法。凹印的承印物比较广泛,除纸张外,还可在塑料、薄皮革、金属箔纸上进行印刷。凹印具有高质量、高耐印力的优点,因此特别适合长版印刷,国内外的包装装潢工业多采用凹印。但由于我国现在凹印使用的大多数是溶剂型油墨,会造成包装物与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出口时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而柔印使用水性墨,不会污染环境,所以被推荐使用,尤其对食品、药品的包装印刷特别适合。除此之外,还有热转印、立体印刷、全息印刷或者各种印刷工艺的组合。如个性化文化衫、『印贸通』为北京印协年会制作的个性化马克杯等,都是采用热转印的方式制作的。总而言之,要根据活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印刷方式。
喷绘也可以算作是印刷的一种方式。喷绘适合于制作幅面较大的广告宣传品。喷绘画面色彩鲜艳,不受幅面和批量限制,制作方法多样化,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喷绘机实质就是一台大型的喷墨打印机,通常使用卷筒材料。按照室内与户外使用环境的不同,喷绘一般分为两种:用于室内的喷绘机幅面一般较小,喷绘精度比较高,通常称为“室内写真”喷绘;用于户外的喷绘机幅面较大,喷绘精度低,通常称为“户外大喷”。喷绘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如:灯箱广告、大型路牌广告画面、展览会议常用的易拉宝、X型展架、展板等。
户外灯箱广告画面(标准尺寸:1.5米×3.5米),过去常采用喷绘的方式进行制作。但最近几年,随着大幅面丝网四色印刷技术的发展成熟,灯箱广告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制作的比例越来越高。丝网印刷的画面颜色更鲜艳,能够保持得更长久。若数量较少,比如十张以下,则用喷绘的方式比较便宜;若数量较多,比如一百份,则用丝网印刷的方式更省钱。笔者过去在一家广告图文制作公司任制作部经理时,经常碰到类似的活件。这家公司同时拥有HP5500写真喷绘机、威特VUTEK户外喷绘机、1.5米×3.5米幅面的大型丝网印刷机。丝网印刷又被称为“万能印刷”,号称除了空气和水不能印刷外,其余的所有材质,如纸张、塑料、皮革、玻璃、金属、木材、布匹、丝绸等,都可以进行印刷。另外,丝网印刷不仅能在平面物体上印刷,还能够在凸面、凹面、球面物体上进行印刷。
彩扩也是图像的输出方式之一,彩扩又名“洗印”或“冲印”,也有个“印”字,它的原理和印刷类似,需要底“版”(底片),用底版才能洗印出相片,因此我也将它列入了大印刷观的范畴。但过去只能限于照片的冲印。自从市场上出现了数码彩扩机之后,通过电脑设计制作出的任何广告画面、图文混排版面都可以通过数码彩扩机输出。笔者曾接触过一家图文快印输出公司,这家公司拥有富士施乐2060数码印刷机,还有一台价值近400万元的巨型数码彩扩机,输出幅宽达1.27米,长度无限。
可以输出巨型照片,适合制作巨幅婚纱照、遗像等,许多街头小彩扩店都是它的客户;它还可输出大幅面反转片,绝对的连续色调,适合制作高级商场中的高档灯箱画面。现在街头各个数码彩扩店都能制作带有彩色照片的名片、个性化台历挂历、个性化影集等,这都成为了他们吸引顾客的新业务。数码彩扩店已经涉足图文制作输出领域了,您还能把它排除在“大”印刷圈之外吗?
二、前后一条龙
印刷输出只是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它必须与印前、印后工艺有机地衔接在一起,才能制作出完美的作品。因此,作为一个“大”印刷人,必须懂得扫描、分色、排版、拼大版、出片、打样(传统打样和数码打样)、CTP等所有印前环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印刷客户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一个“大”印刷人,最好还能懂点广告创意、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
另外,“大”印刷人还必须了解印后加工工艺。印后加工工艺可谓五花八门。纸制印刷品的印后加工工艺主要有:烫金、覆膜、上光、凹凸压印、压纹、磨砂、模切、折糊;书籍的装订方式有:骑马订、胶订、锁线装、精装等;喷绘品的后期加工主要有:覆膜、拼接、裱板、加边框等;数码印刷品的装订一般较简单,主要是打孔环装、骑马订、胶订等。不同的输出工艺与材质,其后期的加工方式也不同。
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作为一个“大”印刷人,还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印刷的成本、质量与印刷色数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根据印刷品的需求特点作适当的选择。能用单色印刷的就不用双色印刷,能用双色印刷的就不用四色印刷;另外,“大”印刷人还应学会善用专色。有些活件,使用专色印刷,效果会比四色印刷的效果更好。对于颜色丰富、要求质量很高的活件,还可以应用“四色+专色”的方式。笔者过去做凹印制版时,经常碰到六色、七色的活件。总而言之,要根据活件的特点设计印刷的色数。
科学技术在飞速前进,做为“大”印刷人,也必须时刻关注印刷方面的高新技术应用,以求进一步提高质量或降低成本。近年出现了高清晰度印刷技术,它主要是以提高印刷品的清晰度为目标,主要指250线以上的印刷技术。在去年的CHINA PRINT 2005印刷展会上,笔者看到有300线的印刷品,用肉眼看不到网点。另外现在有一些大厂家,如爱克发、网屏、克里奥等,都推出了各自的调幅调频混合加网技术。用该技术印刷出的作品,清晰度很高,肉眼看不到网点,非常接近照片效果。此外还有高保真彩色印刷技术,主要是以扩大印刷色域为手段,令印刷颜色以可见光颜色效果为目标进行调控。高保真彩色印刷技术突破了原来的四色分色技术,现在能够实现六色、七色分色与印刷。爱普生最新推出的打印机实现了八色打印。这两年多色机的数量在发达国家的比例不断增加,就说明了这一趋势。但在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多色印刷尚未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我们“大”印刷人必须时刻保持对高新技术的关注。
虽说术业有专攻,市场需要专家型人才,但同时也需要复合型人才、通用型人才。比如印企负责人、非印艺企业印务主管、印刷行业媒体的记者编辑人员等,都要求有很宽的知识面。
笔者在过去的工作中,接触过印刷喷绘快印彩扩等方面的工作,现在转行做了传媒工作。以上只是本人过去在工作实践中的一点经验之谈,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笔者非常希望能和广大读者多多交流,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