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视频广告是缺乏想象力表现?

   2006-09-14 中国喷绘网90890
核心提示:不要小看那些视频共享或是直播、点播的“小网站”,现在的他们的确规模还不够大,但他们确定无疑地代表着未来数年的方
不要小看那些视频共享或是直播、点播的“小网站”,现在的他们的确规模还不够大,但他们确定无疑地代表着未来数年的方向所在。越来越多人都相信:现有的图文互联网,势必很快就将接受视频内容的全面洗礼,这也将是整个互联网应用形态的一次升级与进化!

  笔者认为,视频互联网的发展,将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首先是以个人娱乐化面貌出现的视频共享、视频播客等。在这一阶段,通过视频大赛和现金奖励、尝试广告分成等方式,可初步培养视频浏览的习惯,发展一批年龄相对较轻的用户群。在中小网站的带动下,巨头如电信公司和娱乐公司,也会开展自己的网络视频业务,试图使互联网成为自己的新渠道,但目前也多属于尝试性质。

  第二个阶段将是新闻化和媒体化阶段。此一时期将会重点发展视频直播和点播以及网络电视业务。囿于政策问题,其内容很可能仍将是娱乐化节目为主。当然,拿到牌照的企业完全可以把电视节目放到网上。至于电视节目上网是否有足够的观众,是另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很多人宁肯相信,关于网络电视直播,应该有专门为互联网用户制作的节目。

  第三个阶段,将是视频全面开花,深入生活服务、深入企业和行业的爆发式增长阶段。这一话题,下面还会详述。

  从收入来源来看,现在大家普遍把眼光盯在了插播视频广告和向个人收费这两个方向上。向个人收费,虽然有机会实现,比如中国网通转播“宽带我世界,超女新舞台”演唱会,实现网络售票和在线观看近60万人的成功先例,但这个事件的前提是:演唱会门票价格阻挡了超女的部分FANS,超女演唱会本身就是个好产品。因此,向个人收费仍然是一个很不容易拓展的方向。

    由此,插播视频广告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实验方向。但是这里的问题是,这种依赖广告的商业模式,其实与现在的互联网形态没有本质差别。新浪宽频、21CN等门户已经在酝酿和布局。从收入来源来看,所谓的视频广告,无非是分流现有的电视广告和网络广告,而网络广告全年不过约30亿,电视广告与互联网上的视频广告也具有很不相同的覆盖人群和传播形态。至于涉足到手机电视领域,拓展移动增值业务,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那里同样已经聚集了众多的分食者。

  综上所述,把视频互联网仅仅作为媒体去看待,试图从插播视频广告上获得突破,从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可能的市场空间来看,都不容易看到特别激动人心的前景。那么可能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我认为这一前景有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大众的生活服务;二是为企业或行业服务。就是这类非娱乐和非媒体的朴实无华的领域,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举例来看,生活服务领域,视频互联网尤其适合复杂产品的深度营销。所谓复杂产品,意指房产、医药、保险、汽车、教育等非标准化的大额消费品。这类产品的特点,往往是一方面需要花费高额金钱,另一方面需要消费者反复了解和比对,需要消费者的深度的主动参与,甚至是自助式的服务,比如购房人对房屋区位、布局、光线等的关注。在视频互联网出现之前,这类产品的营销要么只能通过人海战术(如保险),去实现一对一的讲解和销售;要么是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形象广告(非产品类广告)的展示。总归是消费者得不到人性化的深入服务,企业浪费了大量金钱。而视频互联网,为这些复杂产品的深度营销,正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比如保险业,可请明星业务员视频讲解其产品,这样用户可在自己合适的时间,主动地去深入了解保险产品,而不是被动地在某一不自主的时间里接受自己并不满意的业务员的追逐。医药行业也可把某种药品的作用机制动画演示出来,帮助病人了解病理及治疗过程。再如地产业,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展览会,说明人们非常需要集中看房和了解信息,感受户型等。视频应该可以帮助人们在购房过程中节省时间和精力,细节如下午3点阳光照射进新房是什么角度和强度,都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

  说远一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始终带有很强的娱乐色彩,这与整个社会的风气有关,也与中国网民普遍年轻化的年龄结构有关。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老年人比例上升,青少年比例相对降低)和网民的相对成熟化,应用,而不是娱乐,将成为互联网的基本面貌。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视频领域的生活服务和为企业、行业服务,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商业模式。

  其实,再精致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也抵不过富有吸引力的应用。而视频,永远是我们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最方便的方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0903213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