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为何敢顶风发布违法广告?

   2009-01-20 慧聪网11430
核心提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第二次全国部分报纸、杂志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监测情况,结果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第二次全国部分报纸、杂志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监测情况,结果显示,部分媒体仍在发布虚假违法广告。(1月19日人民日报)1月19日人民日报
       读到这条新闻,想到一件事情:新华社曾披露,某地消费者按着当地媒体的广告买药,焉料买到的却是假药,于是到当地工商部门投诉。然而工商部门却表示,他们也爱莫能助——谁愿意真刀真枪地跟新闻单位较真儿呢?真要翻了脸,以后让媒体盯上怎么办?知道了这个底细就里,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令五申的严禁之下,“部分媒体仍在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开且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感叹过去电线杆、厕所里贴的小广告,如今都登上媒体了。
       由于虚假医疗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年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对虚假医疗广告泛滥、误导群众吃药就医的现象给予强烈抨击。有关专家还特别列出了8种医疗广告的黑名单:说得太绝对的,如“药到病除”;声称“包治百病”的;用专家、病例、患者作证明的;用部队、大学、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名义宣传的;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的;没有广告批准文号的;在街头路边散发的小广告;和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做比较的。只要留心一下就能发现,这份黑名单中,除了“在街头路边散发的小广告”,其它几乎都是通过媒体得以发布的。
       作为广告载体和宣传平台,媒体在净化广告环境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媒体必须珍视自己的公信力,不为虚假广告宣传提供机会——这些道理,这些年年年在讲,然而一些媒体却置若罔闻,为了一点“经济效益”,不惜助纣为虐,说这样的媒体利令智昏,还是夸张吗?在街头路边散发小广告,城管不会袖于不管。更不必说公众对路边小广告其实已很少相信。倒是因为相信媒体,因此对媒体上的虚假医疗广告往往深信不疑。而现在的问题是,虚假广告泛滥于媒体,执法部门眼开眼闭,“惹不起、躲得起”?消费者吃亏了不要紧,媒体可是得罪不起的——执法部门如此取舍,自然是渎职,但是同样不能不追根究底的是,媒体成了“马蜂窝”,问题又出在哪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0903213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