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中国聘国际广告公司助形象改变

   2009-12-14 中国网50700
核心提示:        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12月7日文:中国聘国际广告公司助形象改变 记者:大卫&bu

        美国《洛杉矶时报》2009年12月7日文:中国聘国际广告公司助形象改变 记者:大卫•皮尔森(David Pierson)

        屡受召回产品困扰的中国,聘用了一家曼哈顿的广告公司展开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公关行动。目前投放在电视的广告旨在提升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的声誉。

        由于备受有毒玩具、含毒宠物食品和其他问题产品被召回的困扰,且面对与日俱增的出口贸易壁垒,中国开始学习美国企业的做法。中国聘用了一家知名国际广告公司来帮助改善中国产品形象。

        在北京首次全球实施的广告推广中,一段商业电视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美国、亚洲和欧洲频道播放,广告中享受着中国制造产品的消费者都很满意。这段广告还宣扬中国制造对全球各国都有益的观念。

        30秒的广告选用了西方演员,配以慢摇的背景乐,在一系列产品上显示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标签。一位慢跑者的鞋上贴有“中国制造,美国科技。”,一台冰箱上则贴着“中国制造,欧洲风范。”,两个在车站跳舞的女孩听着Mp3,上面印有“中国制造,硅谷软件。”,一位模特在镜头前舞弄身姿,衣服上也有“中国制造,法国设计。”字样。
     
        广告最后用有美国口音的英语结尾,“中国制造真正意义是‘中国制造,全球协作。’(Made in China, made with the world.)”,而广告里却没有一个中国人的面孔或工厂出现。
     
        该广告由几家中国商会和中国商务部出资拍摄,他们在一项声明中称这项活动旨在客观地推销中国产品。商务部聘用了全球最大的跨国广告公司DDB在中国的分公司来制作广告。
     
        DDB公司和中国官方都拒绝评论此广告。但专家认为这是为了缓和中国和西方贸易伙伴之间增加的贸易压力而做的努力,这些国家都深陷高失业率而导致工厂闲置,可中国经济却一片大好。其中有些国家在贸易战中越来越具进攻性,他们认为一些不公平的举动帮助中国吸走了数百万的制造业岗位,这才使其成为世界工厂。

        欧盟上个月要求世贸组织调查中国对铝矾土之类的原料出口限制,他们认为这样提升了外国买家的价格并给予中国公司低价生产的优势。美国最近对中国制造的低价轮胎和钢管实施特殊关税,今年前9个月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已达1600亿美元。

        中国政府官员公开批评此种行为属于贸易保护主义。但此则新广告显示北京在试验一种软性的应对措施。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詹姆斯•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认为,“这是种政府开始意识到公众感受重要性的表现,假如中国政府继续让专家帮助其进行广告推广,这将是积极且有建设性的一步。”

        其他人相信这段广告是重塑“中国制造”声誉的努力,要吸引中国制造产品中涉及到的外国人的注意力,美国和欧洲公司共在中国投资几十亿建立了低廉的制造工厂。

        尽管一些中国工厂和问题玩具、含三聚氰胺的宠物食品以及其他伪劣品有联系,许多厂商仍为知名公司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比如苹果、耐克和卡特彼勒公司。

        “当你说起中国产品,你就想到他们的质量不如美国货和欧洲货,”清华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李飞说。“但要全球范围联系起来看,你就会觉得产品都一样。”

        然而擦亮中国产品的招牌不容易。在DDB去年9月份获得广告合同不久,中国就被牛奶丑闻所震动,在此事件中,乳业生产厂商在牛奶中添加化学添加剂,致使几千儿童得病。DDB一位发言人否认了该广告因问题牛奶事件而推迟。

        在美国,中国产的石膏板被怀疑造成一些美国人生病,还破坏了屋内的水管和电线。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收到来自30多个州的几百起消费者投诉后,开展了一场大规模调查。

        该委员会还在调查中国产的全履带汽车玩具,担心有问题的刹车和锋利的车把或许会对年轻人造成伤害。去年夏天有近800辆此类车被召回。

        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国投放的广告方向错误,商务部和那些贸易协会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国内制造业水平上,而不是花时间去试图左右海外民意。

        对这个广告“大多数人会非常吹毛求疵”,保罗•迈德尔(Paul Midler)说,他是《Poorly Made in China》作者,该书认为中国厂家追求高额利润的动力经常使得他们降低质量。“使用公关活动是否能挽回局势并改变消费者行为,我不能肯定。”

        甚至有些中国网民认为政府在浪费时间。一位名叫刘文新(音)的博客主人这样简洁地评论:“中国制造并不是值得炫耀的短语。”

        中国问题专家墨儒思(Russell Leigh Moses)怀疑这种市场行为是否代表一点点高层政策的变化。关于该广告的新闻主要出现在英文报纸上,而不是在有影响力的官方出版物。而且没有高级官员领导这场耗时14个月的广告发布活动。

        “我不相信这是新趋势,”他说。“这看起来像是一群相关官员和协会以及部分官僚终于开始做事了,而这些事是很久以前就要求他们做的。”(编译:齐磊)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0903213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