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世界杯遍布“中国制造”的隐痛

   2010-07-12 慧聪丝印特印网27770
核心提示:        南非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世界杯”,在

        南非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世界杯”,在我眼中世界杯更多的是卡卡、梅西、穿起了西装的老马、儒雅时尚的勒夫。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伪球迷,也还是“顺应民意”好好观看了几场比赛,深刻感受“世界杯”的奇妙之处,开赛以来的扑朔迷离,冷门迭爆,几乎让人防不胜防!乌拉圭、荷兰、德国、西班牙,世界杯四强浮出水面,人们设想中的巴西、阿根廷和意大利等传统强队都已无缘大力神杯,这也是本届世界杯给我最大的感受——足球比赛是不折不扣的团队作战!阿德大战,德国战车的精彩运作,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光辉。

        除此之外,本届世界杯还带给笔者的一大感受就是“中国制造”!从球迷头上戴的发套到在球场上震耳欲聋的"呜呜祖啦",从观众坐的坐椅到南非世界杯专用足球,绿茵场上的"中国制造"用物美价廉的标签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不禁调侃:南非世界杯上所有的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而中国唯一制造不了的,就是能闯进世界杯的球队。

        相信所有关注本届世界杯的人,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吵死全世界”的喇叭——呜呜组啦。在观众阵营里,以细长塑料喇叭“呜呜祖拉”为代表的各色球迷用品大多产自中国。由浙江省杭州的中小企业陌上花有限公司生产的写有各国啦啦队口号的围巾,已经出口了60万条;观众头上系的五颜六色的助威假发则是由浙江省义乌天程工艺品公司制造出口的。这家公司职员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光助威用假发就已经出口了50万顶,大多数都现身南非。”

        据了解,“呜呜祖啦”的利润仅仅5%!专家却说在中国制造业制造产品的出口里面,5%的利润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了,很多企业都很羡慕生产“呜呜祖啦”的企业能够以这样的价格来出口。在庞大的世界性商机面前,"中国制造"收获的难道永远只是一点蝇头小利!

        这届南非世界杯,笔者在电视直播中千真万确看到了一个中文场地广告——‘中国·英利’四个中文大字,很亲切也很疑惑这是怎样的一个中国企业,上网搜索之后才知道,是一家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商。英利公司还为南非世界杯20个训练基地提供太阳能电池板,享有包括部分南非世界杯足球赛门票、场地广告宣传和媒体版权在内的全球市场营销权,以及获准在赛场的球迷乐园展示其太阳能产品等权益,可谓收获颇丰。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届世界杯为英利公司创造的品牌价值可能会达到70亿元人民币以上。

        据说制造“利润不足5%”呜呜组啦的浙江女工,从天亮忙到天黑,手指一次又一次地被滚烫的模具烫出水泡,每天数百个半成品从她们手中流出,对她们来说,最近几个月不断涌入的订单,只是意味着以分或者角计算的工资又会上涨不少,对于此,她们已经很知足。于是,无数个默默无闻的5%与一个赢得盆满钵满的70亿,多么鲜明的对比,中国传统加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博弈,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演绎的如此悲怆!   

        足球,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由足球引发的故事,更值得我们长久回味!

        相关阅读:

        世界杯上的“中国风”
   
       “普天同庆”:作为阿迪达斯公司发布的第11个世界杯官方用球,由中国江西一家公司工人缝制的“普天同庆”,因在圆度上“过于完美”而让参赛球员记忆深刻。
       
       “呜呜组啦”:引发全球热议的细长塑料喇叭“瓦瓦祖拉”,90%产自中国。
       
       “扎库米”:本届世界杯吉祥物小猎豹“扎库米”的毛绒玩偶同样产自中国东部沿海城市。
         
       “曼德拉湾球场”:伊丽莎白港的曼德拉湾球场,不止椅子是中国制造,连音量巨大的喇叭也是中国造,甚至球场的中央空调也来自中国。
       
       “中国小商品”:南非当地各种世界杯纪念品摊位上出售的东西也有七成来自中国,包括球迷服和各参赛队的旗帜。
       
       “中国赞助商”:虽然拒绝透露具体赞助数额,但这并不妨碍英利集团成为世界杯80年历史上首次以赞助商身份出现的中国企业。
       
      “中国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中国媒体的记者人数超过500人,大大超过了32强中大部分队伍的随队记者人数。


      “中国制造”热点事件追踪: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透露,“中国制造”电视广告片继去年底在美国播放之后,从6月28日起至8月8日,将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频道再次播放,累计播放次数将达到约400次。
 
       中国制造再次出海造势 广告登陆BBC四大频道
  

   欧洲工业家圆桌会议(ERT)主席雷夫 约翰森(Leif Johansson)日前表示,目前,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正面临工程师严重短缺问题,学习技术专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仅德国目前就缺少3万名工程师,而中国每年培养40万名工程师。欧洲需要在技术和教育方面采取紧急行动,鼓励年轻人成为工程师,否则就有可能把制造大国的地位拱手让给印度和中国。约翰森认为,欧洲要提高竞争力,技术人才越来越关键,他反对欧洲可以单纯依靠知识存活的观点,认为制造和研发应齐头并进。欧洲工业家圆桌会议由荷兰皇家壳牌、西门子、诺基亚和雀巢等欧洲50家最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组成,其成员几乎囊括欧洲所有最重要的非金融企业,共有650万名员工,年营业额为1.6万亿欧元(合1.98万亿美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09032137号-3